(通讯员 陈文杰 龙欣荣)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激发我院学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潜能与实践能力,推动“AI+”技术与民族文化、新媒体传播等领域的深度融合,根据学校关于第十六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统一部署,我院近日正式启动人工智能+专项赛道院级选拔工作,面向全院学生征集优秀作品。
本次院级选拔聚焦“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”核心方向,鼓励学生结合文学与新闻传播专业特色,探索“AI+民族文化传播”“AI+新媒体技术应用”“AI+社会问题解决”等多元路径。例如,可围绕湘西非遗数字化保护、苗语智能翻译系统开发、新闻传播智能监测模型构建等特色选题展开创作,将专业优势与技术创新深度结合,形成兼具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的作品。
根据ok1133诸侯快讯第十六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+专项赛道竞赛方案,本次选拔面向学院2025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(专)科生、研究生(不含在职研究生),接受个人或集体申报(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,指导老师不超过3名)。参赛作品需为近2年内完成的课外学术成果,涵盖人工智能理论研究(如算法优化、大模型创新等)与实际应用(如场景落地项目)两大类别,毕业设计、课程论文等不在申报范围内。
院赛流程将严格遵循规范,分为作品申报与院内评审两个阶段。其中,作品申报截止时间为4月5日,参赛学生需按要求提交申报书、作品承诺书(手写签名)、汇总表等材料,涉及专利或软著的作品需附权属证明,所有材料格式需严格遵循竞赛方案规定。学院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资格审查与初评,择优推荐优秀作品晋级校级竞赛。
为确保材料规范,学院特别明确:申报材料标题需按“一、(一)、1、(1)”层级设置,对应字体依次为黑体、楷体加粗、仿宋加粗、仿宋,字号均为三号;正文为仿宋三号字,段落间距固定值28磅,首行缩进2字符(标题除外)。同时,申报书等材料样式将根据省级竞赛要求适时更新,确保与更高层级赛事标准衔接。
此次选拔为我院学生搭建了跨界创新的实践平台,既鼓励深耕AI技术的“科技达人”展现硬核实力,也欢迎擅长文化创意的“跨界能手”用技术赋能专业。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,期待通过赛事发掘一批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优秀成果,展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子在科技时代的创新担当。
有意向参赛的同学可于近期关注学院通知,按要求准备材料,并于截止日前提交至学院团委办公室。如有疑问,可前往学院团委办公室咨询详情或加入文传学院挑战杯创新创业群(下附群聊二维码)。